上海市地方志信息化发展规划 (2017—2020年) 时间:2018-04-10

 

 

沪志办〔2018〕20号

 

 

上海市地方志信息化发展规划

(2017—2020年)

 

为进一步推进全市地方志信息化建设,根据《全国地方志信息化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上海市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年)》要求,结合全市地方志信息化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贯彻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落实《上海市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顺应“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坚持正确、规范、全面、安全的原则,全面推进上海市地方志信息化建设,发挥地方志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地方志信息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治方向

增强政治意识,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全面推进地方志信息化工作;充分发挥网站、数据库、新媒体传播平台等网络宣传阵地作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2.坚持统一规范

以方便利用为目的,明确地方志信息化建设目标和用户需求;分层规划,加快市区两级地方志信息化建设步伐,推动地方志信息化建设发展。

运用统一标准规范体系,防止出现市区两级地方志部门信息化建设自成体系、重复建设和低水平应用等问题。市区两级地方志部门的地方志、地情资料等要按照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格式进行开发和整理入库,纳入统一规划。

3.坚持全面系统

建设上海市区两级全文地情数据库,加强对上海地方志、地情资料收(征)集和系统性整理,开展数字化加工、入库,做到资料全面、分类科学、查找方便,力争上海市地方志、地情资料资源的共建共享共用,实现地方志数字化资源社会效益最大化。

4.坚持安全运行

加强网络安全管理,确保系统、网站安全运行,发布地情信息准确可靠,符合国家安全保密等法律法规要求。切实防范、控制和化解信息化进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重视安全备份工作。

二、总体目标与主要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20年,建成集地方志成果展示、地方志资源利用、地情资料查询、地方志理论研究于一体的上海地方志网(“上海通”网站)。建成覆盖全面系统、分类科学规范、内容完整及时、利用智能便捷的上海市全文地情数据库;各区建成独立或联合的地方志网站、全文地情数据库;实现市区两级联网。完成地方志、地情资料等收(征)集和数字化加工、入库及上网任务,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促进信息采集和共享利用,为社会提供地方志公共服务;建成市区两级地方志综合办公平台,实现网络化办公;利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开发利用地方志和地情资料资源,基本实现主要新媒体技术在地方志系统的覆盖,形成比较健全的地方志新媒体传播平台,传承和宣传地方志文化。

(二)主要目标

2017年,推进上海地方志网站和上海市全文地情数据库系统建设,初步完成存量地方志资料数字化工作,完善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综合办公平台建设。各区开展地方志办公室综合办公平台、地方志网站和全文地情数据库建设,对应建立与上海地方志网站和上海市全文地情数据库的系统链接。继续开展市区两级地方志新媒体平台建设。

2018年,对上海地方志网站和上海全文地情数据库的框架构造、栏目设置及相关功能进行升级重构,开展网上上海通志馆设计论证;各区已建成的地方志网站和全文地情数据库,完成与上海地方志网站和全文地情数据库链接。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探索区级政务网网上编纂地方志、采集地情资料等。开展地方志、地情资料等搜集、征集、收集工作,继续开展新出版地方志书及收集地情资料的数字化加工、入库和上网工作。利用新技术、新载体,推动地方志新媒体创新发展。

2019年,进一步完善上海地方志网站和上海全文地情数据库的栏目设置和功能。基本完成网上上海通志馆设计。继续开展地方志、地情资料等收集工作和数字化加工、入库、上网工作,扩充数据库种类和内容。开展与社会地方志、地情资料数据库的合作,稳步推进与中国方志网、中国地情网、中国国情网、中国上海网的链接。开展上海全文地情数据库的数据异地备份工作。各区在基本建成地方志网站和全文地情数据库的同时,加快推进地方志成果、地情资料数字化入库和上网工作。推进区级政务网网上编纂地方志、采集地情资料等。

2020年,市区两级地方志网站及全文地情数据库全面建成。开展网上上海通志馆建设。完成对市区两级已出版地方志成果、已收集地情资料的数字化加工、入库和上网工作。基本完成与中国方志网等政府网站的链接和与社会地方志、地情资料数据库的合作。基本完成上海全文地情数据库的数据异地备份工作。完成市区地方志综合办公平台建设,实现网上办公。推动地方志新媒体传播平台发展,推动人工智能在地方志工作中的应用,发挥新媒体在地方志宣传推广上的独特作用。

三、主要任务

(一)加快地方志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市区两级地方志网站和全文地情数据库建设进度。未完成网站建设的区级地方志部门,要创造条件,尽快建成。区级地方志部门信息化基础设施,既可以单独建设,也可以充分依托现有区级政务公共信息基础设施平台建设。已开通地方志网站和已建设全文地情数据库的区级地方志部门,要按照全国地方志事业信息化发展规划的要求,不断升级完善地方志网站和全文地情数据库软硬件设施,广泛应用“互联网+”、微信平台、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逐步实现修志编鉴著史的数字化、网络化,构建多界面、多渠道、多元化、全方位的信息化综合服务体系。

推动地方志信息化标准建设。以全国地方志信息化建设资源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建设规范和操作指南等为基础,结合上海实际,推广落实地方志信息化标准体系。

(二)加强对地方志、地情资料收(征)集、保护

市区两级地方志部门要建立和执行地方志、地情资料收(征)集制度,地方志承编单位要结合编纂工作搜集相关地方志和地情资料,通过大范围、多渠道、多品种地收(征)集地情资料,健全完善全方位适应地方志编纂、地方志事业发展和地方志文化建设需要的地方志资料保障机制。深化与社会地方志、地情资料数据库在地方志资源数字化方面的交流合作,扩大地方志、地情资料数字化资源来源。

(三)逐步建成地方志数据完备的全文地情数据库

市区两级地方志部门要加快地方志成果入库上网,尽快完成地方志、地情资料等数据加工和入库、上网工作。全市新出版的地方志、地情资料等,要在出版后1个月内报送电子数据至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并在1年内完成数字化加工、入库和上网。市区两级地方志部门要面向社会,拓宽收(征)集地情资料渠道,建成地方志、地情资料数据完备的全文地情数据库。完善上海市全文地情数据库的功能,实现对市区地方志、地情资料成果的收集、整理、加工、统计、分析和研究功能。

(四)实现地方志资源共享

加强与全国地方志系统的交流合作,学习其他部门信息化建设经验,在地方志信息化资源方面相互合作、互通有无。根据全国地方志信息化技术规范做好数据的异地备份。市区两级地方志部门和地方志承编单位要加强网络互联、信息互通,做到资源共享。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区两级地方志部门和地方志承编单位要重视地方志信息化建设,将地方志信息化建设纳入工作目标,制定工作计划,定期检查考核,按时推进落实;争取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及时解决信息化建设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信息化建设各项任务的完成。

(二)保障经费投入

按照《上海市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要求,将地方志信息化建设经费纳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做到足额及时拨付。市区两级地方志部门和地方志承编单位要加强资金使用管理和监督,实行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强化队伍建设

市区两级地方志部门和地方志承编单位要根据工作需要,选用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地方志工作队伍。加大对地方志工作者的信息化培训力度,及时掌握、更新信息化知识。建立适应地方志信息化工作需要的,掌握地方志和信息化知识的专兼职队伍。

(四)加强宣传推广

市区两级地方志部门和地方志承编单位要充分运用传统媒体、新媒体和人工智能等手段,大力宣传地方志信息化建设成果,鼓励全社会利用地方志信息化成果,提高地方志信息化成果利用的便捷性和广泛性,扩大地方志的知晓度、利用度,充分发挥地方志“存史、育人、资政”作用。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

                          2018年1月30日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              2018年3月6日印发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