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心协力编纂浦东三部志书 时间:2019-03-07
(2018年10月18日 浦东新区)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下午好!
我代表浦东新区区委、区政府向大家汇报新区地方史志工作的一些基本做法,特别是地方志书的编纂情况。
一、地方志书是一方历史智慧的重要体现
浦东新区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修志工作,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研究、借鉴历史的一系列精辟论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高度重视修史修志。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总书记的这一论述对我们做好地方志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浦东因改革开放而兴,浦东的志书也因改革开放而具特色。浦东建区伊始便设立地方志办公室,在区委区政府的重视下,二十多年来取得了丰硕的史志工作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断健全完善地方史志工作机构。新区地方志办公室从开始的五、六个人发展到今天20个人员编制、区委区政府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直属机构。从组织机构框架上有力地保障新区地方志工作的开展。同时,新区财政给史志工作投入合理充足的经费,确保工作的有效进行。
(二)地方史志工作纳入区委区政府工作规划。区委、区政府在党代会工作报告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中对地方志工作先后提出:“发挥档案和史志在传承历史文脉中的作用”与“加强地方史志编纂”的要求。新区地方志办公室相应制订出新区地方志工作五年计划。
(三)区委区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地方史志工作。区委常委会每年听取一次地方史志工作的汇报。市委常委、区委书记翁祖亮非常关心史志工作并为新区志撰写序言。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多次到地方志办公室调查研究史志业务工作情况,指导解决地方史志工作中遇到热点和难点事项,有力推进新区地方史志事业的发展。
二、齐心协力开展三部志书编写工作
浦东新区的修志任务十分繁重,2009年11月召开了浦东新区修志动员大会,大会一并布置了《浦东新区志》《上海市志·浦东开放开发分志》《南汇区志》的编纂任务。2010年、2015年、2016年分别正式启动三部志书的编写。同时编写三部志书如同三座大山压在身,编写任务之重、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在全区各方的通力合作下,在市地方志办公室领导和专家们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修志工作得以按照规划要求如期完成各阶段性任务。目前,三部志书进入评审出版阶段。在志书编写上,主要有以下几项工作体会向大家做简要汇报。
(一)充分认识修新区志的使命感。《浦东新区志》是浦东新区建立后编纂的第一部区志,是一部创新型的新志,其内容既充满着改革创新精神,又凸显出浦东所创造的伟大业绩。是了解浦东新区初期开发开放建设历程的一部较具有权威的资料性文献。全体参与修志人员以文化担当的使命感,以编写出一部无愧于时代的精品良志为目标,投入编写工作。
新区区委、区政府把修新区志作为党委和政府的一项中期重要任务积极推进,先后三次召开修志工作推进会,确保修志工作有效开展。纵观整个编修过程,全区五十三家承编单位的领导和三百多位撰稿人员以齐心协力相互配合的团队理念,终于完成了这项浩大的文化工程,这充分反映了众人成志的修志特点,众志成城的修志精神。
(二)把握新区志的特点。遵循修志规律,突出改革开放重点。1.志稿详细记载新区管理体制的演变。2.志稿充分记载四大开发区建设历程。3.志稿大篇幅记载城市基础建设与四个中心建设。志稿所记载的17年是城市基础实施建设、功能开发、综合配套改革、城市出形象的重要时期,也是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保税区起步建设形成的重要时期,这在志稿中有充分的记载。
(三)质量第一不抢时间。新区地方志办公室作为新区三部志书编写的实施部门,制订了编写工作规范要求。在质量上把握牢三个方面,一是对各承编单位提交的志稿严格按照志书质量规范要求评审验收,二是把住资料长编关,对入志的内容都要求提供相关的资料长编。三是严把总纂关,制订了总纂工作要求。从53家承编单位到分纂小组,再到总纂和主编,层层提升,层层把关。尽管如此,从目前三部志稿的质量来看还是存在着许多不足,目前我们正在做最后的冲刺,进一步提升三部志稿的质量。
三、积极发掘地方历史文化 多渠道开展史志教化工作
新区地方志办公室在承担繁重修志任务的同时,多渠道开展史志教化工作。
(一)构建平台发挥专家引领作用。借助各方专家的研究实力,发挥专家的引领作用。先后建立“上海浦东宋氏家族研究中心”和“上海浦东历史研究中心”两个工作平台,聘请特约研究员11人,举办宋氏家族在浦东学术研讨会、浦东与抗战学术研讨会、浦东家训家谱家著家祠家人研讨会等5次学术研讨活动,出版了《宋氏家族与娘家文化论丛》。组织专家开展史志宣讲活动,形成《浦东早期工人运动》《张闻天》《黄炎培》《浦东开发研究》等一批宣讲专题。
(二)积极展示历史文化硕果。其一,出版浦东历代要籍丛刊,出版黄体仁、叶映榴、朱豹等10位浦东人的著作。其二,编辑出版浦东历史文化丛书,出版《浦东史志论稿》《民国浦东五十人版本》《浦东门厅文化》《浦东民谣》等12种。其三,影印浦东古诗选刊17种,影印周浦、新场等古镇历史文献丛刊18种。其四,与相关单位合作编写文化史志类著作20种。
(三)在基层设立浦东史志之窗。送书下基层,送书给读者,送书进机构,是新区地方志办公室坚持多年的做法。先后三次向机关干部与图书馆读者1260多人次赠送史志图书6580余册。2018年5至6月,在大团镇、书院镇、合庆镇、祝桥镇、曹路大居社区166个村居委家门口服务站、党建服务中心设立“浦东史志之窗”,赠送各类史志图书17400余册。另外,先后向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上海海事大学、上海图书馆等机构赠送图书3400余册。
以上是浦东新区地方史志工作的一些做法,我们的工作体会是:浦东地区历史文化要素十分丰富,需要加大力度深入研究,要从单一的修志向修志编史并行转型;要重视地情信息库建设,探索新时代地方志书的编纂新方法,提升地方史志工作的层次;民众对文化的大需求也开始显现,为民众提供地方史志信息服务将成为我们的工作内容之一。
与兄弟区和部门的史志工作相比较,我们还有许多不足。特别是要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从而在上海的文化品牌建设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