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 2018/11/02 14:56:34

图像

当代上海研究所 编

上海市地方史志学会

当代

上海研究论丛

第1辑

纪念上海解放55周年专辑

主 编 朱敏彦

副主编 马学新 梅 森 黄晓明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图书在版编目( CIP)数据

当代上海研究论丛/朱敏彦主编.一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5

ISBN 7- 80681 - 693 -3

Ⅰ.当… Ⅱ.朱… Ⅲ,上海市一地方史一文集 Ⅳ.K295.1-53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5)第057404

当代上海研究论丛(第一辑)

书 名:纪念上海解放55周年专辑

编 者:当代上海研究所上海市地方史志学会

主 编:朱敏彦

副 主 编:马学新 梅 森 黄晓明

责任编辑:常 工

封面设计:王培琴

出版发行: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上海淮海中路622弄7号电话63875741邮编200020)

http:∥www.sassp.com

E-mail: sassp@ online.sh.cn 经 销:新华书店

印 刷:扬中市人民印刷有限公司

开 本:大32

印 张:14.5 插 页:1

字 数:435千字

版 次:2005年5月第1版 2005年5月第1次印刷

印 数:1~1000册

ISBN 7- 80681 - 693 - 3/K.163 定价:38元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中国共产党成功执政实践的真实记录

朱敏彦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和上海解放55周年之际,由当代上海研究所主办的“当代上海研究论丛”正式问世了,第一辑是纪念上海解放55周年专辑。

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曾经预言:“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历史的发展已经和正在把这一预言变为现实。1949年5月上海解放以后,在中共中央和中共上海市委的领导下,勤劳勇敢的上海人民经过55年的顽强奋斗,克服了前进道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把一个昔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冒险家的乐园”,改造成为一个充满朝气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

上海解放55年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上海地方党委成功执政55年的历史,特别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26年成功执政的历史,从一个地区实践的角度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地方党委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历史性课题,探讨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政党在国家政权中进行运作,有一定的规律。中国共产党要长期并有效执政,必须全面总结历史经验,尽快发现并自觉遵循执政规律。1956年党的八大,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开始对执政党建设问题进行了最初的探索,但这一探索不久便中断。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对共产党执政规律作了初步揭示,邓小平明确提出“什么是执政党,怎样的执政党党员算合格”的问题。1989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和发展邓小平关于执政党建设的理论,并在2001年建党80周年纪念大会上,江泽民第一次向全党明确提出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现实中的重大问题,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

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增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有效性,重要的是党要面对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断提高执政能力。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着力需要提高的五大执政能力,这就是“必须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正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要求,善于进行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必须坚持按照客观规律和科学规律办事,及时研究解决改革和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善于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善于协调不同利益关系和克服各种困难,不断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必须增强法制观念,善于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必须立足全党全国工作大局,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55年来,中共上海市委针对新形势,面临新任务,迎接新挑战,推出新举措,提高新能力,特别是在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进一步把党建设好的实践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总结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努力发挥地方党委在同级各种组织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这一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指导原则,并通过加强制度建设逐步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在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地方党委担负着对中央负责和对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实行全面领导的责任。地方党委要担当起这个重任,关键是要在同级各种组织中努力发挥好“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总揽全局”就是要立足于全党工作的大局,集中主要精力抓住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把好政治方向、决策重大问题、安排重要人事、开展宣传教育、维护社会稳定、形成工作合力、领导群众组织,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加强对整个地区工作的领导,保证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在本地区正确贯彻和落实。“协调各方” 就是要从整体推进全局工作的要求出发,统筹协调好人大、政府、政协几套班子之间的关系,统筹安排好纪检和组织、宣传、统战、政法等几个方面的工作,使各方都能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相互配合,形成合力。

提高地方党委在同级各种组织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关键要抓住如下几方面的环节:一是明确职责定位。主要是确定党委和人大、政府、政协三个党组各自的职责。党委在同级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核心的作用,主要抓方向、方针和大事、大局,努力把好方向、抓好大事、出好思路、管好干部,在工作推进中主要是进行思想发动,落实组织保证。人大党组贯彻党委的决议,通过法定程序把党的主张由人大及其常委会变为地方性法规;政府党组贯彻党委的决议,通过政府决策程序把党的主张变成政府的政令;政协党组贯彻党委的决议,通过政治协商把党的主张变为社会各界的共识。纪检和组织、宣传、统战、政法等党委的工作部门,主要是按照党委的决议,发挥好职能部门的作用,抓好贯彻落实。二是理顺相互关系。党委要在同级各种组织中发挥好“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要理顺几个方面的关系。一是在全局工作上,党委总揽全局但不包揽,协调各方但不取代,各方的事仍由各方去办,各方之间的事由党委来协调。比如,近年来上海在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实行依法治市,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城市方面,这是一项包括立法、依法行政、 司法、普法、法律服务和法律监督等多方面的工作,不是哪一个部门能独立承担的,由市委统一领导和部署,具体工作则由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和司法、宣传等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组织实施,各方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之间需要协调的问题由市委讨论决定。二是在重点工作上,党委主要抓方向、方针,政府主要抓方案、方法和具体实施。比如,近年来上海在抓好政府机构改革、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等工作,市委讨论决定改革的总的原则、总体要求,市政府则根据这些原则和要求制订具体实施的方案。三是在工作方法上,党委对人大、政府、政协的领导是通过三个党组来实现的,人大、政府、政协三个党组对党委负责,凡应提请党委讨论的事项,分别以党组的名义上报党委;在人大、政府、政协工作的党员领导同志是党委派去工作的,他们首先是党员,然后才是人大、政府、政协的领导,必须把尽党员之责与尽人大常委会委员、政府官员和政协委员之责有机结合起来,带头贯彻和坚决执行党委集体讨论的决议。三是形成工作格局。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探索,上海逐步形成了市委领导工作的新格局,这一新格局概括起来就是“一个班子”、“三个党组”、“几个口子”。“一个班子”就是市委全会,在市委全会闭会期间由常委会主持日常工作;“三个党组”就是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三个党组;“几个口子”就是市委副书记和常委分管的经济建设、组织党群、宣传文化、政法治安、纪检监察等几个方面。在工作格局上形成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相结合的制度,努力做到各司其职、团结奋进,形成推进工作的整体合力。

发挥地方党委在同级各种组织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必须进一步加强地方党委领导班子的自身建设,切实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实行民主决策,体现集体领导。近年来上海市委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要求,逐步形成并建立相应的工作规范和工作制度,在制度上保证地方党委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来更好地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一是规范职能分工。根据党章规定,从有利于体现集体领导要求出发,明确和规范了市委全会、市委常委会、市委书记会的职能与分工。 二是健全相应制度。近年来上海市委先后修订了《关于市委会议的若干规定》等议事决策权限的有关制度;制定了《中共上海市委常委会议事规则》等议事决策程序的有关制度;制定了《市委常委会学习制度》、《市委常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工作的规定》、《市委常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督促检查工作的规定》等提高议事决策水平的有关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使常委会的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从制度上保证市委常委会更好地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 更好地发挥地方党委在同级各种组织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三是加强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近年来上海市委在对重大问题讨论决策前,根据讨论决策的议题要求,采取全面调研或专题调研的办法,了解摸清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在研究部署长远工作时,组织开展全面调研,每年一般进行两次。比如,在讨论推进社区建设和管理、推进工业新高地建设、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前,市委常委们根据各自分工,分头开展专题调研,使市委的决策和部署更具针对性和指导性。

收入“当代上海研究论丛”第一辑即纪念上海解放55周年专辑的30篇学术论文或纪念文章,正是从一个阶段的各个侧面记载和研究了中国共产党上海地方党委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和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不断增强执政能力,通过生动的实践,有力地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历史性课题。总之, “当代上海研究论丛”第一辑即纪念上海解放55周年专辑一书是中国共产党成功执政实践的真实记录。

目 录

邓小平对解放和接管上海的重要贡献——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1

英明的决策 胜利的保证18

中共上海地下党与上海解放30

接管上海的特点与历史经验39

建国初期上海基层党组织建设55

解放初期上海政权建设中的多党合作62

民主党派对上海解放的历史贡献72

解放初上海总工会的筹建81

论“新民主主义社会”85

解放初期党的第一代领导关于上海经济恢复、发展与变革的思想及实践96

上海解放初期国民经济迅速恢复的原因108

私营经济在解放初上海经济恢复中的作用113

上海解放初期党在经济领域对敌斗争的历史回顾123

浅论建国初期党对上海市私营工商业的政策及功能取向129

上海解放初期的沪九铁路直运货车137

“大跃进”时期上海钢铁工业的回顾与思考142

克服人民公社“极端严重的两个平均主义”错误的好章程——嘉定县贯彻执行《农村六十条》的回顾152

上海解放初期整治社会秩序的辉煌成就162

上海解放初期城市治理工作的历史回顾172

上海解放初期的禁娼、禁毒工作185

建国初期上海控制人口迁移工作述论190

建国前后上海失业问题的缓解及原因探析205

走向民主社会——上海解放前后的陈仁炳218

接管大上海的见闻230

解放前夕的上海市人民团体联合会总党团236

里应外合解放上海243

黎明前的最后斗争——记上海师专四次反逮捕斗争249

重庆号巡洋舰起义述略254

刘晓在迎接上海解放中的贡献265

一个清正、廉洁、为人民服务的新政权271

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促进世界城市建设280

改革、发展与上海工业的结构调整和振兴291

上海中介组织的培育和发展302

附 录310

后 记466

返回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