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百年史话》编委会
顾 问 陈安杰 蒋卓庆 宗 明
主 任 陈士维 干秀芬 张喆人
副 主 任 顾野根 尤进卞
编 委 苏建雄 潘建铭 张 敏 赵国强
沈雄峰 施 森 邢建榕
主 编 顾野根
副 主 编 沈雄峰 施 森 邢建榕
特约编审 邢建榕 郧祖安 庄志龄
编 辑 马文辉 丁茉莉 沈 勇 杨春霞
统 筹 杨浦区文物管理办公室
杨浦是一个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的地区。较具代表性的有反映近代上海城市工业文明发展历史的老工业资源,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近代高等教育资源以及位于五角场地区、建于20世纪30年代、宏伟的“大上海计划”中的优秀历史建筑。它们是杨浦拥有百年工业文明、百年大学文明和百年市政文明的重要内容,是延续历史文脉、弘扬传统文化、提升城区功能、优化人文环境的生动、有效的载体,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如何利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深入浅出、坚持不懈地对广大群众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充分发挥历史文化在区域二个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足杨浦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基于这种考虑,近年来杨浦区文化局和杨浦区档案局在卓有成效开展杨浦文化寻根活动的基础上,从多方面采取具体措施,落实这项重要任务,包括编辑出版了这本《杨浦百年史话》图书,这对所有关心杨浦的人来说,无疑是他们感知历史,认识现在,探索未来的一把智慧钥匙。
本书系史话性质的通俗性著作,纵向写史,横向写事,综合平衡,侧重近代历史上杨浦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工业、大学和市政三块内容,形成本书有机的整体构架。选题不仅角度新颖,还突出了杨浦的特色和风貌。文字通俗易懂,有较好的可读性。编排形式图文并茂、雅俗共赏。相信本书的编辑出版,一定会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当前,杨浦正在创建知识创新区,围绕建设与知识创新区相匹配的先进文化是杨浦文化发展的根本日标。任务是艰巨的,但又是光荣的。希望以本书的编辑出版为契机,进一步保护和宣传杨浦的历史文化资源,传承文明记忆,使文化建设成为杨浦发展的“助推器”和构建和谐城区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中共上海市杨浦区委书记
陈安杰
2006年9月
目 录
百年工业1
1、杨树浦:近代上海工业的发源地2
2、入户穿街水自来6
3、上海人追求光明的历史足迹11
4、一百多年前的“地火”17
5、国歌诞生的故事21
6、“五金大王” 叶澄衷父子江湾传奇24
7、陈万运 三友实业社 三角牌毛巾28
8、杨俊生创办大中华造船机器厂32
9、梦想与血泪交织的纺织女工36
10、全国第一的上海鱼市场40
11、闻香识男人,烟标见历史44
12、骑车九十九,还是骑“永久”48
13、慎昌洋行和慎昌工厂的发家史52
14、聂氏家族与恒丰纱厂57
15、从上海机器造纸局到天章记录纸厂61
16、最相思,那轻柔的一握65
百年大学69
1、知识杨浦的早期映象70
2、马相伯创办复旦大学74
3、孙中山曾任复旦大学校董78
4、迁址杨浦的“东方耶鲁”82
5、复旦大学——培养大学校长的摇篮86
6、陈望道做了一件“好事”90
7、同舟共济,自强不息。94
8、南浦大桥设计权之争98
9、“我们的大家庭”——沪江大学102
10、开创“沪江新纪元”的爱国教育家刘湛恩107
11、缪斯殿堂:从国立音乐院到上海音乐学院111
12、中国鱼类学的奠基人——朱元鼎116
13、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孟超119
14、精英荟萃话体院123
15、历尽曲折、不断发展的上海财经大学127
百年市政131
1、大上海之梦132
2、市政府迁址江湾新厦138
3、“结婚也要集团来”——上海首届集团结婚142
4、号称远东之最的体育场146
5、规模盛大的第六届全国运动会151
6、括囊大典、网罗众家的图书馆155
7、老上海最大的博物馆159
8、博物馆内举办的中国建筑展览会163
9、飞机楼:航空救国的标志166
10、董大酉主持“大上海计划”建筑设计169
11、昙花一现“上海节”173
12、抗战前上海最后的一场庆典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