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在深入改革的新形势下,《宝山县情要览》问世了。它是新县志编纂中的一项成果。宝山自清雍正三年(1725年)建县后到民国20年(1931年),曾修有县志、续志、再续志,然无简志之类的编著;虽曾有简编的乡土教材,而偏于史地,不能概览全貌。鉴于新县志成书尚待时日,遂有编辑《宝山县情要览》之举。既寓县内修志创新之意,也能及时发挥资料信息库为现实服务的作用。
《宝山县情要览》内容较全面,反映了以经济为主,兼及其他;体现了“详今略古”,以现状为主,适当上溯历史,重点放在记述解放以后,断至1985年,反映了“六五”期间本县的新情况、新面貌。史实简要可信,突出了本县特色。这部书虽属要览,也具有“资政”、“教化”的功能,案首一册,随时参阅,鉴古知今,当有裨益。希望它能为本县各级领导机关和单位从县情出发,进行规划和考虑决策等方面提供一些可资依据的简要资料;为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宝山、建设宝山提供一册县的“百科简编”;也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教育提供一份乡土教材。
宝山滨江临海,是上海重点建设的北翼。解放后,全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上了社会主义康庄大道,艰苦创业,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特别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坚持改革,锐意进取,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新成果,开创了新局面。如今的宝山,正在从过去单一的农业传统经济向农副工协调发展的商品经济转变;从过去的封闭型经济向开放型经济转变;人民生活已从温饱型开始向小康型转变。我们要从宝山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宝山的自然、人文条件,以及地理环境等方面的优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团结奋斗,再展宏图,谱写历史的新篇章,为今后编史修志提供丰富生动的史实内容。
《宝山县情要览》得以编印是各方面通力合作的结果。在县党政领导之下,各部门、各乡镇积极承担,全体编写人员辛勤耕耘,也得到上级领导部门和出版印刷单位的关心支持,专家、学者的指导帮助,对此表示衷心感谢。还望全县修志人员,再掬一篑之功,以期新编《宝山县志》早日付梓。
杨 汝 云
1987年12月
编辑说明
一、《宝山县情要览》(以下简称《要览》)是在《宝山县志》各分志稿的资料搜集整理的基础上编纂的,是建国后第一部反映宝山县概况的综合性资料简编,也是在《宝山县志》成书之前,全县地方志工作者奉献给读者的一项修志成果。
二、《要览》内容以经济为主,兼及其他。全书篇目共32篇,其中:建置区划、自然地理2篇;党政群团1篇;农工、交建、财贸经济类17篇;教卫文化类5篇;人民生活、民政、风俗社会类5篇;人物1篇;乡镇概况1篇。正文前配有政区地图1幅,彩色照片32幅。
三、年代断限,沿《宝山县志》纲目所定,原则上是1911年到1985年,但上限适当上溯历史。记述重点是解放以后,特别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第六个五年计划时期的新情况、新成就。
四、体例结构,采用条目式横排纵述,每篇结构大体上分综述和分述两大部分。分述部分一般由条目、子目组成。条目标汉字次第号(一、二、三、……),子目用方括号(〔〕),子目内文字叙述,为层次分明,有的分成自然段落,有的标阿拉伯数字为序(1、2、3、……)。人物篇中的人物,以卒年先后为序,姓名不标方括号。
五、《要览》的统计数据,除注明资料来源者外,原则上依据县统计部门资料。
六、《要览》的印行,得到县委、县人民政府领导的重视、关心,县各级、各部门领导的热情支持,也是热心修志的老同志、实际工作者、全县地方志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所取得的成果。谨向为《要览》的印行提供了帮助的单位、个人,表示衷心感谢。
《要览》内容广泛,难免有疏漏和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